作者:张天逸
定价:39.00元 内容简介 第一篇编写“思路”
“何谓四恶?”一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二恶,不戒视成谓之暴。三恶,慢令致期谓之贼。四恶,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本书在编写思路中本着告诉大家什么是面试,面试班的介绍及教学流程,教会面试避免大家被“虐掉”,同时告诫成功需要耐心。在其中更是通过大家的自我思考,初步设计学习时间避免大家误区认为面试班能帮你速成。进而做到毫不吝啬的讲解面试各个方面。最后让大家真正理解面试成功靠你而非“保过班”。
*认识第一、面试面的是什么?
了解第二、“保过班”的介绍
保过第三、“保过班”的教学流程
*成功第四、面试成功的取决你的选择
第二篇命题“展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在面试前的准备阶段大家不用担心考官不了解你的能力及特长,而要多考虑自己是否理解面试试题、命题思路、评分参考。本篇通过展示完整的面试试题本,让大家仔细阅读后,由命题者讲述在设计试题时的思路及考核目的,进而加深对各类题目的理解。明白出题类型考核能力点等,进而展开思考,能做到“有的放矢”设计答题思路。
*展示第一、面试题本真题展示
教学提示:如何阅读面试试题本
*出题第二、出题者的思路及想法
教学提示:了解命题者心理及把握考点
*评分第三、评委手中的评分标准
教学提示:品味评分原则及得分要点
标准第四、面试招录工作方案(节选)
教学提示:认识招录工作的流程及重点
第三篇外修于“型”
俗话说:天有三宝,三光为宝。日、月、星。地有三宝,三柔为宝。水、火、风。人有三宝,三品为宝。精、气、神。对于面试者而言,只有“精满”,“气足”“神旺”才能展示出自我风采,并传达给考官、评委足够的信心。本篇通过讲解备考时间安排,语言使用及着装礼仪进而展示出自己最佳的精神风貌,赢得形象上的好评。
精力第一、学习的方法和自我分配时间
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方法
根据自己时间分配学习
*语气第二、语言的使用及感染力的体现
语言使用的规范
表达的感染力
*神韵第三、有礼、有节精神风貌的展示
着装的注意事项
精神面貌如何展示
第四篇内修于“身”
“道”乃是规律。论语中讲道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所在,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必然有其规律可循。大家真的理解其中的道理后勤加练习,势必会成为古语中的“上士”而非“下士”。本篇为书籍中的重中之重,面试之“术”(以“道”御“术”为根本)
*试题分类第一、“分类术”(保过班的教学分类讲解)
(一)何谓“认知型”试题
1.自我介绍
2.客观评价
3.兴趣爱好
(二)何谓“专业型”试题
(三)何谓“情景型”试题
1.人际关系处理
2.计划组织协调
3.应变能力体现
4.临场压力测试
5.串词讲故事
6.模拟及演讲
(四)何谓“意愿型”试题
1.职业选择
2.岗位判断
(五)何谓“智能型”试题
1.政策理论
2.社会现象
3.综合分析
4.成语名言
5.启示联想
6.漫画试题
(六)何谓“行为型”试题
1.过往成败
2.事件回忆
(七)何谓“投射型”试题
*“背”题第二、“保分术”(笔试占优势,想通过“背诵试题”保证成绩者使用)
(一)“认知型”试题
(二)“情景型”试题
(三)“意愿型”试题
(四)“智能型”试题
(五)“行为型”试题
*“懂”题第三、“争分术”(笔试占劣势,活学活用者使用)
一、揣摩术
自我心理(平和心态)
评委心理(兴奋与疲惫心理)
对手心理(高分、低分对手)
二、捭阖术(万能公式使用)
对“外“之术
对“内“之术
第五篇厚积“理论”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现实中的我们充分的印证古人的这句名言。因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并不在国家党群、行政、直属机关单位,所以对于政策理论了解不足或理解不透而,即将上岗的准公务员就应该做到,君子思不出其位。本篇通过列举各类理论,让大家对理论知识及用语有个全方面的记忆及了解。
认识第一、青年干部怎样认识和把握自己
答题应用提示
能力第二、公务员应该具备的通用能力
命题原型能力点展示
讲话第三、十七大报告节选
答题应用提示
报告第四、2010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答题应用提示
工作第五、各类工作汇总
(一)内勤事务会议、培训与接待
(二)外勤事务比赛、宣传与调研类
(三)综合协调事务社会安全事件类
(四)应急事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
答题应用提示
第六篇薄发“应用”
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而我们说不仅仅会使用更要活学活用才能将你的知识转化成语言的力量。本篇通过对试题的点评及理论的结合使用这样的方式,让读者体味下本书中前后讲到的新论语在考题中的使用,达到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
*对比点评第一、分类作答试题
(一)“认知型”试题应用
(二)“情景型”试题应用
(三)“意愿型”试题应用
(四)“智能型”试题应用
*自我归类第二、答题思路的归纳
第七篇备考“修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大家对面试有了全面的认知、了解并洞悉了出题者的意图及评分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自主设计自己的回答思路。但正如孔子所言,如果不勤加练习,达到一种本能性的语言反映,势必会出现因临场紧张造成的大脑“短路”的情况出现。
周期第一、考前的时间分配
练习第二、有节奏的阶段练习
调整第三、瓶颈时的心态调整 出版信息 出版发行: 中国经济出版社
印 刷 者: 北京市通县华龙印刷厂
经 销 者: 各地新华书店
开 本: 16开
印 张: 16.75
字 数: 390千字
版 次: 2011年5月第1版
印 次: 2011年5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5136-0734-6
定 价: 39.00元